中元节丨放一盏明灯,遥寄相思

点击上方蓝字,30分钟收到自己的微信书



中元,绰影婉约,我点一盏明灯对夜,祈祷我逝去的亲人,安宁。

《忆故人》

中元节

中元节,俗称鬼节,与清明、十月一寒衣节合为三鬼节。七月半,佛教称为盂兰盆节。

古时七月半是隆重的节日,从张岱:

西湖七月半,一无可看,

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。

便可知,民国期间七月半时远比“七夕”、“清明”热闹的节日。

如今冷落只于祭祖驱鬼一项。

月冷西牆,今日闭关不出吧。

中元来源

“中元节”的产生,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。汉代董仲舒在《春秋繁露·四祭》中云:

古者岁四祭。四祭者,因四时之所生孰,而祭其先祖父母也。故春曰祠,夏曰礿,秋曰尝,冬曰蒸。

起初,“秋尝”的日期并不确定,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,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,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,对于祭祀亡灵,是个很好的选择。

我们可能听过这样的传说:

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,打开鬼门关,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。七月的最後一天,重关鬼门之前,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。

所以七月又称鬼月。

还有另外一种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来源于《目莲救母》的故事:

佛陀弟子中,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,惦念过世的母亲,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,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,过着吃不饱的生活。

目犍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,送给他的母亲,但其母不改贪念,见到食物到来,深怕其他恶鬼抢食,贪念一起,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,无法下咽。

目犍莲虽有神通,身为人子,却救不了其母,十分痛苦,请教佛陀如何是好。

佛陀说:

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,法善充满,在这一天,盆罗百味,供巷僧众,功德无量,可以凭此慈悲心,救渡其亡母。

中元习俗

古时,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,祭祖先、荐时食的古老习俗。

【祭祖】

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,所以简称为“七月半”祭祖。此时盛夏已经过去,秋凉刚刚开始。

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,故需祭祖。

【祭祀土地】

七月十五,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。将供品撒进田地。烧纸以后,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,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。

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,获得大秋丰收。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。

【放河灯】

河灯也叫“荷花灯”,放河灯的目的,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

人们认为,中元节应该张灯,为鬼庆祝节日。放河灯,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。

【烧袱纸】

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。即将纸钱一叠、封成小封,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,收受的封数,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。也称“烧包”。

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,各家都要“施孤送孩”。

【祈丰收】

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。

施孤之夜,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,并把香枝插于地上,这叫做“布田”,插得越多越好,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。

【吃鸭】

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,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。

这是因为“鸭”就是“压”,取其谐音,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。

【做茄饼】

每到中元节这天,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,民间认为,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。

【送羊】

农历七月十五,还被称为“送羊节”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羊,祥也。”在古代,羊代表吉祥之意。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、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。

传说此风俗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有关。

沉香劈山救母后,要追杀虐待其舅舅二郎神,二郎神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谊,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给沉香送一对活羊,据说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“杨”姓的谐音,以重结两家之好。

从此民间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习俗,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。

不管是烧袱纸送祝福,还是捧雏菊寄哀思,或祭先人,亦或是放河灯,即使是阴阳相隔,也隔不开彼此的牵挂和思念,坦然面对死亡,好好珍惜当下,是中元节真正的意义所在。

冰心有这么一段文字:

母亲,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,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。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,万水千山,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。

有些人一旦离开了,就再也不会回来了。那些离开了的人啊,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,还是会梦到那熟悉的身影,还是会想起那曾经的日子,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。

我们都知道人总会有离开的一天,只是没想到,有些离别如此措手不及,他们在你身边的时候,你会觉得他们永远不会离开。

经历离别之后,你才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后悔,有时候,我们会想:如果时间能够倒退,该多好。

后来,我们终于明白:

有些事,有些人,错过了就不会再来。

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阴阳相隔,彼处,此处,永无相见之时,只能为你点燃一盏长明灯,但愿它能照亮你来时的路!
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